简体中文
    首頁 >> 易经文化 >>知识 >> 《道德经》:真正彻悟这两条天规,好运增长,百福自臻!
    详细内容

    《道德经》:真正彻悟这两条天规,好运增长,百福自臻!

    20.png

      《道德经》所传达的道理揭示了自然法则和人间规范。当你感到困惑、迷茫,甚至无从应对时,如果能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深刻领悟其中的深意,并付诸实践,往往会使你的境界迅速提升,人生焕然一新。

    640 (3).jpg


      一、非因其无私,方能实现其私欲。——出自《道德经》第七章


      正因为没有私心,反而能够成就自我。


      人有时真是太自私了,总想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占为己有,感觉自己理所当然就应该拥有这些,而别人却不该得到一样的东西。如果别人得到了,就会无端地感到不安。


      人们往往对自己渴望却得不到的东西,若被他人拥有,就会产生强烈的嫉妒心。这是人性中丑陋而真实的一面。


      归根结底,人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与他人区分开,与世界形成对立,总是努力为自己争取利益。当他人的目标与自己的目标发生冲突时,就会产生抵触和对抗,甚至会诋毁和攻击他人。这种心态最终会对个人造成伤害,使其陷入低层次的状态,限制了思维和视野,无法实现突破,人生境界也难以提升。


      要真正实现突破,人必须提升自己到更高的层次。在有限的小圈子里,无论如何努力,所能达到的高度都是相当有限的。


      要想达到更高的境界和平台,就必须放下自己的执着,抛弃心中那份执念和私心。只有这样,才能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对待他人和事务,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届时你的收获将是不可估量的。


      只要你理解了这一点,你的思维会瞬间开阔。这个思维方式非常重要。总是想着要保护自己,渴望独占一切,担心别人会跟自己竞争,害怕付出却让别人得到的人,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进步。


      太上道祖说,一个人之所以能成就自己的私事,是因为他心中没有私欲。无私的人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当我们放下自私的想法,不再只顾自己,开始为他人考虑,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和便利时,我们所给予的越多,自己也会收获得越多。


      二、长久生存者不死。——摘自《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真正的长寿并不是指生命的结束后就会消失。有些人认为,尽管生命已经结束,但思想可以永存,这被称为“死而不亡”。这种理解并不完全正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很多所谓的思想或精神实际上只是执念或妄想,难道思想真的能够永恒存在吗?


      人的思想再怎么辉煌,依然是有限的。不论对错,人的思维仅限于人类本身。即便是再美的乐曲,对牛弹琴也毫无意义。而宇宙中的万物和浩瀚的世界中,有着无数未知的维度和难以认知的存在。低维度的生命体根本无法理解高维度的世界,正如蚂蚁无法理解人类的思维一样。所谓的思想,只存在于某种载体中,是相对的,瞬息万变。


      对于蚂蚁来说,人类的思想根本不存在,更谈不上什么永恒。同样地,对于更高维度的生命来说,人类的思维不过是蚂蚁看世界的方式。


      实际上,许多科学规律也在不断被修正和推翻。人类的认知是无止境的,宇宙辽阔无边,而人类的存在不过短短几千年。人类无法永恒,更不用说思想了。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永恒存在呢?是道。


      长生不死的人是长寿的。更深层的含义在于,我们应该放弃人为的干预,追求无为而治,超越二元对立,回归到无极的大道。抛弃主观的感受,遵循客观的规律,放下人道,回归天道,这才是获得真正长寿的关键。


      大道究竟在哪里?其实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若人心沉寂,道心则会生发。执念消除,正念便会滋生。只要心念清净,安稳定驻于本心,妄念自然不会产生,也就不需去灭除。尽管世上真正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且能恒常维持的人并不多,但这个境界的确是存在的。它是不生不灭的,代表着无始无终、无极状态,常常保持宁静安定,是真正的“死而不亡”。


      不失本性的事物能够长久存在,而不灭亡的则是长寿。道体指的是我们的本质,是生命的根源,是真正的自我和自性真如。不失去这种自性真如,才能够维持持久的存在。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0003.jpg

    微信图片_201912111045151.jpg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400-065-0201
    - 助理老师
    新浪微博
    扫一扫,与我联系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