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处机在《秘传小周天歌诀》中提到:“如何运用火的本性,依靠后天的呼吸;如何利用火的力量,做到呼吸时向下吸入,向上升发;运用火的奥义,如同无形但又似有形;在火鼎中修炼,仿佛能与真实的道人相应。” 本文讨论了火的定义、应用及其深奥之处,特别阐明了在小周天运转过程中,如何利用火和进行火的活动的秘密。 一、周天运转,奥妙无穷 伍冲虚在《天仙正理》中提到周天运行的奥妙时表示:“真正的奥秘在于一气贯穿真气,而不偏离于二元;一神掌控二气,而不受其他观念的干扰。” 这个要求是:通过呼吸将真气贯通,从开始到结束都不离开;当二气分离时,火的运行会中断,而当中断后再次贯通,这就形成了两个主要线索。 这是因为心神的散乱和昏沉造成的。心就是神,是二气运转的主宰。在修行过程中,如果内心生出其他的见解,或是对外界产生了依赖,那么元神就会分散,二气也会失去联系,这样就会变得无火无候。 因为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观察神灵的聚集之处,因此无法在十二个时辰中调息以合乎神灵之气。而进行采集、封存、炼化和停止的功夫,周天的运转升降和进退的机宜,都是由掌控中宫的真正意义所决定的。 邱处机说过:“在采集二炁升降的过程中,如果不将意念专注于中宫,药物又怎么能够有效运转?”无神是吸纳炁的主导者,而后天的呼吸则是进炁和退炁的关键所在。 在修行中,两者的关系是:机不可缺,主也不可缺,主机都不能缺少意念。三者共同运用,即意念掌控中心,一神驱动两种气的运作与停顿,既不能偏离其他的见解,也不能失去对这两者的联系。 这三种元素的结合,实际上是将三种火焰进行混合运用:第一种是内炉之火,亦称坤火、坎火或水中火,皆指先天之气所化的火焰。这种火焰能够转化呼吸之气,融汇成真正的气息,以助于培养元神。 其次是两目之神火,也称为离火、心火、凝火或人火,均属于心灵之火。此火能够转化元精,帮助元气,是炼精化气的重要火焰。 第三,外在的火焰,诸如云起火、止火、火逼、行火,都指的是呼吸中的气之火。 此火能够提炼饮食与谷物的精髓,并辅助生机,同时也是气的进出之关键,风火的作用,实则是外部火的调节。三种火的结合,便是周天火候的真谛与奥妙所在。 二、火的奥妙,如同无形又似有形 修炼仙学静功以炼制金丹时,最难以捉摸的问题之一就是“真火真药”。其中的难点在于如何正确调控药火的状态。调控火候时,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第一种是调节后天有形的呼吸状态,此时在调节过程中并不显现出有形的存在,使用时如同无物,这就是掌握火候的精妙之处。 第二,调整无呼吸的状态,要顺其自然地进行调整,使其归于虚无状态。就像一片空无物质的状态是火的体现:“没有内在的真实存在,内部却如同无物。”这就是调和真火的秘密所在。 正如黄元吉在《道门语要》中所强调的:“使用火焰却不显示出火的形象,这才是真正的掌握。” “火的运用奥妙,似有似无”,不仅适用于隐秘的沐浴之法,连在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中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当使用阳火进行吸气时,先天之气顺着吸气而升至天,专注于向上提升而不拘泥于向下,因此在提升过程中似乎有下降,但实际上并未下降,只能看到先天之气在上升,而无法感知后天之气在下降。当转为呼气时,先天之气则顺着呼气而降至地,专注于向下而不考虑向上,因此在下降时似乎有上升,但实际上并未上升,只能看到先天之气在下降,而后天之气的上升则不再明显。 在先天和后天的气息升降过程中,应将注意力专注于观察内在的气息变化,而不是后天的呼吸。后天的呼吸仅仅是运转真气的工具,绝不可将注意力放在后天呼吸上。在六阳时期,从子时开始上升,这称为“采取”,阳气生发用火来逼金,使药气归于乾位,从而恢复精气,补充脑力;在六阴时期,从午时开始下降,这称为“烹炼”,阴气生发则是用水来退火,使真精返回下方,以便蒸馏和补助。因此,在降气时,应着重于丹田气穴,以便进行气息的积累,充实坤腹,直到精气充盈、气息饱满,生命活力稳定,无泄漏与漏洞,最终扎稳根基,功成。 三、行火鼎中,修炼真人 陈虚白在《规中指南》中提到:“火候口诀的关键,应该特别在真息中去寻找。”这里的真息指的是真实的呼吸,而非口鼻的呼吸。 伍冲虚说道:“火候在于真正的呼吸之处。”这里本没有呼吸,但因是神气交汇融合之地,所以真气氤氲,自动地开合与旋转,仿佛有呼吸的感觉,这就是内呼吸的体现。“调息就是要调节真息”,指的正是这种内在的呼吸,或称为潜呼吸,也即是真息。在真息中包含了进火退符、温养沐浴的状态,分有文火和武火的差别,能够将天地的造化与乾坤的阖辟融汇于一息之中,并在一瞬间发挥出来,汇聚于一个窍位之中,这就是“鼎中烹炼”。 《悟真篇》提到:“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指的就是气穴内无形的真火,也称为先天炁之火,即内火。这是火鼎的主要成分。外火则是由呼吸所产生的气之火,属于辅助和运用,起到调节外炉、促进药物变化的作用。玄关消息是指炼丹的中宫之地,历来都是修真之所。 这里蕴含了宇宙的奥秘,运行着日月的变换,化生出阴精,交汇于坎与离,生成真实的种子,建立炉鼎,旋转着转轮,形成斗柄位置,作为大小开合的连接枢纽,由神秘的气息交融而成。 《金丹四百字》中提到:“此处不是寻常的窍穴,天地合一而形成,称为神气穴,里面蕴含着坎离两种精华。”这个窍穴是一个虚无的空间,既无形又无影,气息运转时便形成窍穴,若静止则显得渺小无迹。 柳华阳说:“元关窍本质上是无形的,它本来就不存在,后来才有了形象,称之为无关、中宫或天心,这些名称其实都是不同的。” 虚无之处蕴藏着天然的真理,这被称作真火、元神和真意,实为无形无象的东西。“静时,聚集氤氲之气以安息养生,这是生生不息的根源;动时,提取精华向外扩散。每个时辰都有变化,因此它的窍门运转快而又无,故称:元关难以言喻。”《金仙证论》指出,大小的开启与闭合之妙,正是通过二气的逆向运用,来激发“元关中,意念推动息吹的奥秘。” 这被称为“鼓风起伏,运转火焰”。由于坎卦中的阴气难以压制,因此需要用风火来转化它,使神气相互磨擦而激发出来。 悟一子说:想要让事物平静下来,必须先激发它们的活动。这确实是其中的奥妙所在,指的是在玄关中,精神、气和神三者相互作用的原理(《金仙证论》)。 烹炼是通过两种火焰的观察,结合炉内的真实火焰。两种火焰在外界风火的促进下,能够在玄关内将阴精转化,形成舍利,伴随着神气的交融。这正是玄关中“化形成物”的过程,也是“风轮激励产生真铅”的过程。当风将火焰化为阴精,阴精又转化为气,真阳聚集后,就可以收获舍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