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丹经中经常出现“恍惚”和“杳冥”这两个词,比如“恍恍惚惚”和“杳杳冥冥”,以及“恍兮”和“惚兮”等表述。 如今阅读《丹经》的人往往认为这两个词只是象征和修饰而已,并没有太多深意。大多数人只是随意浏览一下,并未仔细关注,更不用说深入研究了。即使有人稍加留意,研读时也常常误解为“昏昏、朦胧、仿佛”的意思,这实在是大错特错。 从字义上分析,“恍”字由“忄—心”和“光—明、觉”组成,意指心灵突然之间产生的变化。“恍惚”是指心灵之光显现出本质,元神也因此会有所动摇。“恍惚”并不是指模糊、昏沉等状态,而是神炁合一之时即将有所动作。在这种状态下,内心不再感知自我。丹经中提到:“太极初开基”,说明元神的觉知极为明亮而灵动,但又保持寂静,不畏浮躁。如果身体内外有任何微小的动静,都会及时被觉察到。在这个瞬间,切勿生出后天的明觉之心。 杳冥是一种极度宁静的状态,万物仿佛都静止不动。此时,精神与气息完全融合,既无知觉,也无意识,神灵回归于气中,周围没有光明,四周一片混沌。在杳冥的极致状态下,便是混沌,而长时间处于混沌中会转变为“恍惚”,这种恍惚便是鸿蒙的体现。 炼丹成仙的核心在于深厚的实践功夫,最重要的环节是要深入“杳冥”之境,领悟“恍惚”之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灵药和种子,才能掌握关键,从而实现人从后天回归先天。 2 虚无者,是一种完全的空无,没有任何思维和光影的存在。最终,连空无本身也消失。真正的虚无才是真正的无,不同于仅仅是表面的空虚。虚无的境界有许多层次。 1.后天的事物中蕴含着先天的因素,心灵和身体的感知受到虚空的影响(即觉察到心身的不存在等)。 01.按照命令而不见本性,了解自己却不知道其他的存在,这在丹道修炼中被称为“精”。 02.见到神而不见气,无我却有它,这就是所谓的“神”。 2.自然本无真伪,深邃的极致则称为混沌。 3.有一种真实与虚无的存在,恍惚难辨。天地与人三者融合于昏暗朦胧之中,这便是先天的本源,无法用思维或模仿去理解。 三教的核心只有一个字“虚”。丹经中提到:“亘古亘今之超越者,皆在虚中修行。”修炼成为仙人,以“虚”为中心和目标,从虚中领悟真性命,从虚中探寻真机,从虚中寻得“真一”,以无味的“虚”所蕴含的灵觉去采药,借助“虚”来引导火焰,将“虚”作为调节的关键。 虚无者,指的是一种合一的状态,合一被称为“虚无”。神气交融,身体与心灵似乎如雪融入水中,自然回归虚无,与万物融为一体而忘却自我,身心也随之回归于虚无。 因此,“虚”并不是那种死气沉沉的“虚”,而是生动活泼的“虚”;它不是人为创造的“虚”,而是自然生成的“虚”;它也不是单纯空洞的“虚”,而是充满实在内容的“虚”。所以,虚无并非真正的虚无。 “虚无、杳冥、混沌、鸿蒙、合一”这五个概念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统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