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打坐引仙法:含眼光、凝耳韵、缄舌气、听心息!
盘坐是基础修炼的首要方法,许多经典著作中都有提到筑基所需的天数。
筑基通常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筑基非常扎实,基础打得很好;第二种是基础一般,马虎对待;第三种则是根本没有筑基,导致姿势歪斜、坐姿不正,坐着坐着脊柱就开始弯曲,自己却没察觉。如果在筑基时就已经歪斜,升上天梯就会变得困难,无法登上高处,自然也谈不上什么高明之处。
舌头抵住上颚,闭上眼睛,凝聚心神,调整身体与呼吸,使神情宁静,达到空灵的状态。五指舒展,双手掌心朝下,左右放在膝盖上,心中不再有任何杂念,万事万物皆忘,无所思虑,听不见外界,无所期待,无内外之分。凝视前方,静听声音,保持舌位,感知内心的呼吸,这便是四象和合,清静而自然,顺其自然,才是真正的法度。
收心静坐的首要且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坐姿。一般来说,建议闭上眼睛,舌尖抵住上颚,调整身体和呼吸,使心境平静,放空思绪。双手指尖分开,手心朝下,分别放在两膝上(可以选择散盘、自然盘、单盘或双盘的坐姿),这种手势被称为“平安式”。
一、含眼光
“含眼光”就是指闭上眼睛,是否真的是闭上了?从字面上来看,“含”字有一个意思是在嘴里含着某样东西,既不将其吐出,也不将其吞下,而是让它停留在嘴中。
第一层的“含”指的是神,这个神既不离开体内,也不离开体外。在人体与宇宙的关系中,它的作用是什么呢?第一法没有明确说明,但“引仙法”却揭示了这一点。
第二层“含”蕴含着一种意识和情感,不轻易表露自己。中国人对于某些事物往往不会立刻去追求,而是静静观察,心中思忖:要是这个东西是我的该多好,为什么偏偏是他拥有呢?
虽然无法去得到,但实际上只要想到它就觉得很满足,那为什么还总是挂念呢?
在这种情况下,《太乙金华宗旨》应运而生。我们所见的并非物质,而是我们心中的元神。
第三层“含”存在于人体内。看看自己,体内有五脏六腑,它们在运作什么?是否有骨骼?内心在想些什么?又在进行哪些活动?我脑海里在思考什么?在做什么?
“含有眼光”实际上蕴含着深意,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简单。
“含眼光”之后,首先指出,眼睛是灵魂的窗口,眼神中蕴含着我们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的灵魂不能被眼神所泄露。
第二点是要将其妥善地养在我们体内,此时需要一种特殊的情感将这神灵召回。
第三点,你确实感受到我本体的神灵归属于我自己了,它是存在的。这三种情况是修炼“引仙法”时非常困难的。
二、凝耳韵
“凝耳韵”这个词也很难解释,炼功时所说的鼻吸鼻呼,就是将四象聚集在一起进行修炼。
“凝”有三种方式:
第一个是团结。
水一冷就会结成冰,我们称之为凝聚。在这里谈到的凝聚并非水,而是身体各部分的精气。那么,为什么提到耳朵呢?耳朵的功能是听,我们是否仅依赖眼睛来观察事物?耳朵不能看见吗?其实,这种说法可能并不准确,耳朵也能“看”到某些东西。那么,耳朵究竟能看见什么呢?
常在家里做饭的人都知道,如果饭勺掉到了地上,你一定能清楚地知道这件事情,你是通过看到的,还是通过听到的呢?
你掉了一枚一块钱的硬币,它掉在地上了,你没有看到,但听到了声音。虽然直接找可能不容易,但可以顺着声音的方向大致判断硬币掉落的位置,因此需要用耳朵去寻找。
第二个是集中。
聚集一个神灵,学习《太乙金华宗旨》时要特别注意,许多人之所以看不到亮点,是因为他们不会进行聚焦。
第三个是专注。
要专注于精气神的修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其内涵。用一个耳朵和一个外部窍门来解释整个精气神的运作,表明道教的研究已达到相当深入的程度。
“韵”指的是余音。如果发出的声音很奇怪,我们就会感到不适。
“韵”有几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层是指优美的音调,第二层则强调要有节奏和美感。第三层是指大自然的气息,这被称为韵味。我在练功时会细心聆听大家的呼吸,以判断大家是否协调。如果你们没有统一,我就不会继续。我会引导你们,喊出吸气、呼气的节奏,吸、呼、吸、呼,如果你不跟上,过一会儿就会跟不上节奏。大家的呼吸如果能统一,那是非常美的,这就是风韵。
“凝耳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通过聆听来捕捉声音、节奏和韵味,进而凝聚精气神。
第二层,通过耳朵去聆听元神与灵性的声音、节奏与韵律;
第三层,通过倾听精气神的声音、节奏和韵味,运用意识来聚焦这些分散的精气神。接着,进一步通过意识凝聚元神和灵性,再利用元神和灵性来集中精气神。这一过程微妙而精巧,展现出道的韵味。
三、听心息
“听心息”是不是意味着要用耳朵来听呢?它并没有说明,除了耳朵,是否还有其他方式可以听到?我想问大家,拥有耳朵就一定能听到吗?
你本应该能够听到的声音却听不见。晚上你在睡觉时,别人说话你也不会听到;酒醉后,别人说的内容同样无从得知。明明长了耳朵,却在这些情况下听不到声音。
道教强调,我们不应仅仅依赖耳朵去倾听,而应该用心去感受。那么,这里的“心”究竟是指心脏,还是指整体的心灵呢?其实都不是。听的方式不仅限于耳朵,脑袋、身体以及毛孔也都能感知声音。这是如何理解的呢?
小时候,我盘腿坐着,老师在我身后放了一块冰,过了一会儿我就感觉到凉意。有人说这是知觉或感觉,其实不是,是因为我听到了。后来,他又用热水和蒸汽,你也能感受到那种变化。在道教中,这种现象被称为“听”。
“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用识神去倾听;第二层是用元神去倾听;第三层是用灵性去倾听。
“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凡息,代表气的运动;第二层是真息,指炁的流动;第三层是胎息,涉及氮的变化。
“听心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用识神去感知凡气的动静;第二层是用元神去感知真息的气动;第三层是用灵性去感知胎息的氮动。
四、缄舌气
“缄”字的字面意思是封闭。“缄舌气”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层,闭上嘴巴,紧紧封住双唇。
第二层,轻轻闭合牙齿。
嘴唇连接的是什么?牙齿又连接的是什么?你以为嘴唇合起来了就真的合起来了?其实不是。他在告诉你,嘴唇合上后要传递到哪里,而牙齿的紧闭也不是那么简单。
第三层只提到一个“无”,一旦封闭,就不存在了。
里面涉及舌头和气息,这两者需要分开来理解。舌头的作用是什么呢?舌头需要抵住上颚。初学“引仙法”时,舌头抵住上颚的目的是为了开始连接任脉和督脉。这样的连接有何作用呢?
有人用力将舌头向后卷,印度有些人则选择切断舌头下方的连接,以便将舌头卷得更高。
这是真正的瑜伽,称为闭气吞吐法。不过,它有一个前提,正常人是无法练习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男性无法将阴部收回,女性又无法做到阴藏。此外,舌头也无法卷起,所以舌头必须顶住上颚。那么舌头是前面顶住还是后面顶住呢?这里面有讲究。初学者可以尝试用舌头的前部来吸起,这样会简单一些。
“缄舌气”中的“气”指的是三种气息的变化,舌头与上颚接触时的不同状态反映了这三种气息的转变,也是“缄舌气”所蕴含的三个层次。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