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樵子:风水的前世今生
风水的前世是堪舆,今生是地理。堪舆~风水~地理,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诠释这个过程,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堪舆,什么是风水和地理之后,才能厘清堪舆和风水、地理的关系。
一、什么是堪舆?《史记》上说:堪舆含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之意。《汉书.扬雄<甘泉赋>》:堪,天道也;舆,地道也。那么,堪舆的天道和地道又是什么呢?我想接着古人的理论做个补充:天道的核心是象和道。象,指天象、异象和意象(虚拟幻象);道,指神灵,一种无形的暗力量。而地道的核心是形和理。形,指自然地象;理,指气的运行规律。天道与地道的相互效应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由此我把它们定义为:象道属阴,从虚;形理属阳,从实。
堪舆之象除了天象变化莫测之外,普遍是指异象和意象。异象中常见的有天应之象、地应之象和灵应之象;意象即心象,特指虚拟幻象,喝形取象便是其中之一。明道者,谓之师,知而释之。现实中,越上等的地越有神灵守护。它比人类还先知先觉,乃至捷足先登,既是自居,也是为有福之人守护。所谓杀师地、杀主穴、急应凶,乃凡师不明象道,冒然毁其居家所至,而非凶砂凶课,也只有暗力量才有如此急应的威力。形杀人于有形,象杀人于无形。
二、什么是风水呢?风水由“风”和“水”两个概念组成。风并非指自然之风,水也非指生活之水。我们谁也看不见风,只能感受到风的存在,体验到风的力量,所以,风水的“风”是指看不见的自然暗力量,即堪舆的道。而“水”是指气:流动于山川内部的力量。它生于内而现于形,故而属阳从实。
《葬书》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则谓之风水。显然,郭璞先师并非对风水一词的解释,而是说如何看气和聚气(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如何看气;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如何聚气)。一直以来,人们把风水一词理解为风就是风,水就是水,是不对的。正是由于对风水的误解,使业界犯了方向性错误。《葬书》是主讲阴宅的经典之作,又被称为《葬经》。它的核心就一个字:气,通篇都是围绕如何看气、聚气展开的。“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是指聚气的条件,而业界却长期将该“水”误解为湖河之水,以讹传讹,导致了一代代风水人苦求穴前湖河,殊不知水面越大越不藏风;有的苦求逆来之水,殊不知水来气散;有的迷信河渠横贯,殊不知气随水走。事实上,许多名坟名居并无所谓的水。
解释了什么是堪舆和风水以后,我们来对比一下。堪舆包括天象、意象、暗力量和地形理。风水则包括暗力量和地形理。很明显,风水缺少了天象和意象,只有暗力量和地形理。然而,由于道的独特性依然不被广泛认识和掌握,最终被完全抛弃,只剩下地形理,成为名符其实的地理了。由此一来,堪舆的阴阳关系被完全打破了,成了纯阳不阴。我们的风水先师便创立了另一种阴阳关系:把地形理中的高低、面背、动静、山水、凹凸等等,原本为阳的具体形物分别定义为阴和阳,即高、动、凸等为阳,低、静、凹等为阴。而这个阴与堪舆的阴是完全不同的。子曰:日月为明,有日无月不成明。故:明师出堪舆,地理无明师。
三、地理的确立。什么是地理?地,指自然山川;理,指气的运行规律。换句话说,地理就是探讨自然山川及其气的运行规律并服务于人类的方术。这是堪舆~风水~地理从量变到质变的全过程。显然,把堪舆与风水、地理等同起来是不对的。杨公筠松先师从宫廷盗出堪舆秘笈,广传天下,惠及民间,并完成了堪舆向地理的转变,这是杨公的两大历史贡献。杨公风水即形势风水,也称形峦派、峦头派,它讲究龙、穴、砂、水、向的合度。杨公风水是风水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地理学的确立。
四、天象道非凡师所能掌握。为什么堪舆的天象道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省略呢?因为它非凡师所能认识和掌握。师不得道无可传,徒不通灵不可授;堪舆人人可学而非人人可做。说堪舆是玄学,它玄就玄在象道上,地理没有了天象道后便无玄可言了。我说的天象道,其实,古代明师名家早有提示,只是没有具体描述而已。《葬书》云:真龙之穴,兽不穴,禽不粪,畜不践(这是地应之象~南樵子注)。《青囊奥语》云:天阻其行,人当知止(这是天应之象~南樵子注)。明代风水名家廖均卿云:大地若非积善之家天必以风雨阻之(这是天应之象~南樵子注)。沈竹礽《沈氏玄空学》云:验地之真假,当观葬后之异象,蒋大鸿《地理辨证》有说:真龙大地,鬼神所司,非人所得轻窥(这是灵应之象~南樵子注)。我们不得不要接受一个现实:看不见并不代表不存在。敬畏自然,认识自然,借自然之力,建人类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