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八卦九宫风水图是什么呢 九宫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范畴。 九宫包括: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和兑宫。其中,乾、坎、艮、震被归为四阳宫,而巽、离、坤、兑则为四阴宫,加上中宫,总共有九个宫位。 九宫在奇门遁甲中象征着大地,是其基础,具有不动性。奇门遁甲由天、地、人、神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只有地盘是静止的,称为坐山。汉代的徐岳在《术数记遗》中提到:“九宫算与五行参数,犹如循环。” 北周的甄鸾解释道:“九宫指的是,二和四为肩,六和八为足,左边是三,右边是七,九在上,脚踏一,五位于中央。”九宫的用法非常广泛。在汉代,有“九宫占”、“九宫术”、“九宫算”、“九宫八风”、“太一下行九宫”、“太一坛”等多种应用,涉及占卜、术数、算术、医学、经纬和建筑等领域。 “九宫八卦风水图”也称为“九宫术”图,它与八卦相结合后,便与《周易》产生了联系。 如果仅仅是《九宫算图》,那么它只是一种数字图像,其意义仅在于数字与五行、方位的结合,与《周易》没有直接关系。在这一讲中,我们之所以提到汉代的“九宫”数字图象,是为了说明后来的“易图”。 如果用黑白圆点来替换《九宫算图》中的数字,那便是宋代刘牧在《易数钩隐图》中提到的“河图”,同时也是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所称的“洛书”。 将八卦图贴在阳宅上以进行风水分析,和观察阴宅的风水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利用罗盘确定房屋的朝向,并划分出八卦及其二十四个方位。 接着,根据外局各卦位上“对应物”的“气势”,以及这些“对应物”的阴阳五行属性与各卦位的阴阳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来判断吉凶,这一方法与阴宅的分析相似。 不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阳宅注重观察宅内各个卦位上摆放物品的五行属性,以及这些卦位的阴阳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 总体原则是:确立太极、确定八卦的方位,审查各卦的位置是否符合“物尽其用、地尽其能、物得其位、人得其所”,以及是否实现“地顺应于天、人顺应于天”。 在家中观察家人是否各自安于其位,也就是每个人是否顺应于自然法则。例如,长子应该住在震卦对应的房间,而少女则应住在兑卦对应的房间。还要查看家中各卦位是否与地理环境相呼应,让事物各自处于合适的位置。 根据每个卦位对应的五行属性与卦位本身的五行属性之间的生克关系,可以判断家人的吉凶。 例如,如果乾卦的位置上有厨房或卫生间,可以推测父亲可能已经去世于母亲之前,或者家庭经济情况不佳,开支较大;在东方震位上若有大钟(或大镜子)等五行属金的物品,可以判断家人(尤其是长子)可能存在头部问题或睡眠质量差;而在坤卦位置贴有大树的画,则可以推测母亲可能有胃病或身体状况不佳等问题。 二、二十四山的概念 除了八个主要方位之外,还可以通过二十四个方位来判断吉凶。这二十四个方位每个占据十五度,在风水学中被称为二十四山。它们分别是: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壬、子、癸;丑、艮、寅。 罗盘上,“卯”代表东方,“午”代表南方,“酉”代表西方,“子”代表北方。“巽”指正东南,“坤”指正西南,“乾”指正西北,“艮”指正东北。 每一卦都有其主要的山,而在它的两侧则是指向其他方向。例如,“辰、巽、巳”属于东南方,“巽”是正东南方向,而“辰”则是东南偏向东方,称为东南偏东;“巳”是东南偏向南方,称为东南偏南。其余的二十四山也都是如此。 了解二十四山的方位后,可以找到房屋内的立极点。接着,从这个立极点向外划出二十四个方位的线。可以借助立极规进行辅助。不论是手持售楼图还是当前居住的室内平面图,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确定房间的方位。 三、九宫八卦与五行是如何在手掌上进行划分的呢 为了更准确地理解手掌各个区域与内脏器官之间的对应关系,首先需要了解手掌的区域划分。 实践经验表明,古代八卦的分区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而且与相应的内脏器官相符合。每个八卦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反映了人的性格和生活的变化,这在古代的相术中得到了体现。 五行星丘的手掌划分方法在西方应用得更为普遍。在西方的手相学中,手掌被分为十个星丘,并基于此观察各种星丘的形状和变动,从而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命运和健康状况。由于五行星丘的划分与九宫八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根据八卦的排列来判断体内阴阳的平衡和气血的调理,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代的手掌八卦图分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两种,二者的区别在于八个卦象的排列顺序不同。后天八卦是按照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的顺序来排列的。 五行星丘划分法是近年来国外学者结合太阳系星体,依据“天人合一”理念,对手掌进行的一种划分方式。 这种方法的区域划分与九宫八卦的区域相匹配。具体来说,第一火星丘对应震位,金星丘对应艮位,木星丘对应巽位,土星丘和太阳丘对应离位,水星丘对应坤位,第二火星丘对应兑位,月丘对应乾位,地丘对应坎位,而火星平原则对应明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