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风水中,可用之地的核心条件是什么?

20.png

在地理风水的实践中,“点地”并非仅凭个人主观判断的玄学行为,而是一套依托自然规律、注重客观条件的系统方法论。

常言道“吉地自有其象,凶地亦有其征”,真正可用的风水宝地,必须满足七大核心条件。

这七大条件我是从一位卜葬派老师那里学到的,我仅做阐发,若无这位老师的总结,定不会有我此篇文章,在此,我特意感恩这位老师的分享。

这七大条件如同筛选金子的滤网,既能剔除毫无用处的地块,也能精准定位蕴含生旺之气的优质穴位。

倘若连其中任意一项都无法达到,这块地就难以成为滋养人才之地,更不用说蕴育杰出人才、助力运势提升了。

首先,穴位所在之处必然存在阴阳层次变化,这是点地的根本条件。

地理风水的核心始终以“阴阳为总纲”展开,而穴位作为龙脉中生气汇聚的关键位置,其阴阳层次变化是否清晰分明,直接决定了生气的旺盛程度。

此处所说的“阴阳层次”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能够通过实地观察感知到的具体特征:

例如:①地势上要有阴阳的过渡变化,来龙平缓(阳),结穴处就微微隆起(阴);来龙陡峭(阴),结穴处就呈浅窝状(阳),这样阴阳交媾,就是结穴的特征。


②地形上要有起伏的变化,高低错落,但不极端陡峭,也不彻底平坦,过渡得自然舒缓。


③植被要有疏密、高矮的差别,靠近结穴的地方,多是根深叶茂的原生草木,看着有生机,不是杂乱枯萎的样子。

这种层次清晰的阴阳格局,就像为生气搭建了储存之所,能让龙脉之气在此沉淀、积聚。

要是穴位处地势平坦无层次变化,或是阴阳混杂没有界限,生气就会像散开的沙子一样流失,即便有龙脉经过,也难以形成有用的穴位。某大富贵的祖母坟,阴来阳受,阴阳层次大变化。

其次,结穴的地方必然存在地质层的转换,这是判断穴位是否有根基的关键依据。

此处所说的“地质层”,主要指穴场下方的土层结构,并不泛指地球表层的宏观圈层构造。

从风水实践来看,龙脉自远山蜿蜒而来,随着地势起伏与走向变化,其地下的土层结构与属性也会相应转变。至结穴之处,往往出现显著的土层转换现象:例如,表层为松软肥沃、富含腐殖质的表土,而下层则为坚实细密、不易松散的底土,形成“上软下硬、刚柔相济”的土层格局。若穴下土层不仅分层清晰,更呈现出青、红、黄、白、黑五色兼备的“五色土”,则被视为上等吉穴的典型特征。

传统风水理论认为,五色土象征五行俱全、能量中和,代表此处汇聚了天地间中正平和的生气,能够使生气长久凝聚而不涣散。这样的地质条件,既有利于逝者安宁,也被认为能更好地泽被子孙,是穴位“乘生气”的理想佐证。

这种土层转换并非随意发生的,而是遵循“刚柔相济”的自然法则:坚实紧密的土层属阳,构成龙脉的骨架,承载并引导生气的运行;松软透气的土层属阴,成为生气滋养生发的温床,维系着持续的生机与活力。结穴处出现土层转换,意味着龙脉的行进之气已由刚转柔、由动转静,正是生气停驻并积聚的明证。

反之,若结穴处土层单一,不见任何转换迹象,则说明龙脉尚未驻足,生气仍向前奔涌,未能在此地凝结聚集,因而不可选为安穴之所。


    穴下地质层转换,出现五色土,后人丁财两旺。

     第三,龙脉延伸至穴位的最后一段(即“到头一节”)存在形态变化的层次,这是确认龙脉“停止运行”的信号。

所谓“到头一节”,指的是龙脉从主干分支出来、最终延伸到穴位的最后一段山体或地形;而变体层次,则是这段地形与之前龙脉在形态上的不同特征。

龙脉在行进时,大多呈现出连贯的走势,有时笔直、有时弯曲,有时高耸、有时低矮。

而到了即将结穴的“到头一节”,形态上必然会发生变化:例如原本陡峭的山势突然变得平缓,原本笔直延伸的龙脉突然转向环抱,原本宽阔的山体突然收窄,形成“鹤膝”、“蜂腰”般的形态。

这种形态变化并非龙脉断裂,而是它积蓄力量结穴的表现,就像人奔跑后需要放慢脚步才能停下,龙脉也需要通过形态的转变,将涌动的生气收拢聚集起来,集中在穴位之中。

如果“到头一节”与之前的龙脉毫无差别,依旧保持着强劲的运行态势,说明龙脉还未“停下来”,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穴位。

      到头一节,金星开口结穴,某少将祖父、祖母坟。

      第四,龙脉“束气过峡”的地方不能漏风透气,这是保障龙脉生气不流失的关键通道。

“束气过峡”是龙脉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龙脉在绵延延伸时,不会一直保持宽阔的形态,往往会在某一段收窄,就像人的咽喉一样,这就是“过峡”;而“束气”,则是指龙脉在此处将分散的生气汇聚起来,形成一股强劲的“气脉”。

过峡之处是龙脉生气传递的关键通道,其稳固程度直接决定了后续结穴处生气的质量。要是过峡之处地势低洼、没有遮挡,或是有沟壑、裂缝贯穿其中,就会出现“穿风漏气”的情况,外部的煞气会从缝隙中侵入,内部的生气则会从缺口处散失,就像破损的容器无法装水一样。

这样的龙脉,即便后续有类似结穴的形态,也已经是没有生气的穴位了。真正合格的过峡之处,两侧需要有山体或地形作为护峡砂,也叫天角和天弧 。像双手环抱一样,将气脉紧紧护住;同时,过峡处的土壤或岩石要坚实完整,没有明显的破损,确保生气能够顺畅、完整地传输到穴位。


       过峡处两侧需有砂体保护

      第五,水流经过穴位核心区域(即“中宫”)后,出水口封闭紧密,或是水流能够回流,这是“藏住风气、聚集生气”的重要辅助条件。

在风水理论中,水是生气的源头,水流的走向、形态直接影响生气的聚集与散失,而“中宫”就是穴位所在的核心区域。

水流经过中宫,意味着水流从穴位附近流过,为穴位带来了灵动的“生气”;但如果水流一去不返,生气也会随着水流流失,因此必须满足“水口紧闭”或“水流回流”的条件。

“水口紧闭”并非指水流完全停滞,而是指水流流出穴位所在区域的出口处,有山体、礁石等砂体阻挡,形成“封闭关锁”的态势,让水流速度放缓,就像闸门控制水流一样,使生气得以留存。

“回流”则是指水流经中宫后,不是直线流出,而是形成弯曲的“玉带水”、“金城水”,甚至出现反向流动的“回环水”。这种水流形态能将生气“兜住”,就像双手捧东西一样,避免生气外泄。

要是水流经过中宫后直接奔涌而出,出水口没有任何遮挡,或是呈现“反弓水”的形态向外奔腾,不仅无法聚集生气,反而会带走穴位的生气,使这块地成为“衰败之地”。

    某亿万富豪祖坟,水口禁闭,下砂关拦周密。

     第六,按照龙脉的走向确定穴位的朝向(即“顺脉立向”),这是让穴位与龙脉生气保持协调共振的关键步骤。

“立向”就是确定墓穴的朝向,而“顺脉”则是指朝向必须与龙脉的走向相一致,遵循“龙脉的来向就是确定朝向的依据”这一原则。

龙脉的生气有其固定的运行方向,就像河流有其固定的流向一样。顺脉立向,相当于让穴位顺着生气传来的方向,能够最大限度地接纳龙脉传输的生气;如果逆着龙脉的走向确定朝向,就像背对着河流一样,不仅无法接纳生气,反而会与龙脉的气脉相冲突,形成“冲煞”。

顺脉立向绝非简单对准龙脉走势,还需兼顾龙脉脉络、穴位阴阳、地质特征,更要考量案山、朝山、水势是否“有情”,多方统筹才能定准朝向。

比如龙脉自西北蜿蜒而来,穴位处西北侧地势高燥属“阳”,东南侧地势低湿属“阴”;此时立向不仅要微调角度以平衡阴阳、让生气在穴位均匀存聚,更需确保朝向能正对案山(如平缓秀丽的近案)、朝山(如端庄层叠的远朝),同时让水流(如环曲绕穴的水势)呈环抱之势,唯有龙脉、阴阳、山水皆合“有情”之态,才能让生气凝聚而不散,真正契合立向的核心要义。

反之,若是朝向违背龙脉走向,即便案山、朝山再秀丽,水势再合宜,也如同电路接反,穴位无法承接龙脉生气,所有优势都成空谈,也难以发挥穴位应有的作用。

     广东明师麦师傅案例,伏地狮子穴,顺脉立向,后人为千万富翁,年入几百万。

第七,穴位前方的明堂区域,不能看到任何呈反弓、反背形态的砂体与水流,也不能有外观不佳的砂体与水流,这是保障穴位“气场纯净”的最后一道防线。

明堂是穴位前方开阔平坦的区域,就像房屋的庭院一样,是生气聚集、扩散的“公共空间”。

其范围内的砂体(山体、丘陵)与水流(河流、池塘)的形态,直接影响穴位的气场质量。呈“反弓反背”形态的砂水是典型的“凶险之象”:反弓水指水流呈弧形弯曲,弯曲的凸面朝向穴位,就像弓箭的弓背对着自己,会产生“射煞”,冲击穴位的气场;反背砂指山体的走势背离穴位,就像人背对着自己一样,无法形成“环抱”的态势,反而会将生气“推走”。

而不美观的砂水,如裸露的岩石、枯萎的草木、污水池塘、垃圾堆积处等,会产生“污浊之气”,污染穴位中纯净的生气,就像在庭院中堆放杂物,破坏居住环境一样。

合格的明堂,砂体与水流的形态需规整、美观,砂体要呈现“朝揖”的态势,就像众人面向穴位行礼;水流要呈现“环抱”的形态,就像丝带环绕穴位。这样的明堂才能为穴位提供纯净、祥和的气场,助力生气旺盛。

     清华大学副校长祖坟前的明堂,案山开面有情。

纵观这七大条件,不难发现其核心逻辑始终围绕:“聚集生气、留存生气、接纳生气”展开,从穴位的阴阳层次到地质层转换,是为了确保生气有“落脚的地方”;从束气过峡处的防护到水口的关锁与回流,是为了确保生气不“流失外泄”;从顺脉立向到明堂的规整,是为了确保生气能“顺畅发挥作用”。

这七大条件就像七道检验关卡,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项,都会导致穴位的气场出现缺陷,使这块地成为“有瑕疵的地”。

在实际点地的过程中,许多人急于求成,常常忽略这些基本条件,一心执着于寻找所谓的寅葬卯发的宝地,最终却选择了没有生气可用的“花假穴位”。

要知道,风水的本质是顺应和利用自然规律,优质的穴位并非凭空出现,而是自然形成的“生气聚合体”。

只有严格符合这七大条件,才能称之为“可用之地”。

要是连这些最基础的条件都无法满足,即便投入大量精力打造,也难以改变其“缺乏生气、生气散失”的本质,更不可能孕育人才、助力运势。

因此,点地时必须以这七大条件为衡量标准,逐一核查、严格筛选,才能找到真正的风水宝地。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0003.jpg

微信图片_201912111045151.jpg





收起

取消
  • 首頁
  • 游学
  • 咨询
  • 道场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