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炼,“致虚极,守静笃”的精髓在何处?
1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这是道家修道的原则和方法,离开此原则都不对,有些人想修道、学静坐,那便应该读懂此文,彻底了解真正的方法。
其实,只要有个方法在,已不叫求静,而是求动,既然要放心打坐,那么你还再加个什么方法,那岂不更乱更忙吗?
《老子》及一切道家学神仙丹道的经论,合成《道藏》,有八千余卷之多,《老子》只是其中一卷,看是看不完的,你若读完,准有发疯的可能,看过以后,我明白了这一卷所谓的“那个”,就是那一卷所说的“这个”,自然而然加以融会贯通。
大概地说,八千多卷的《道藏》,根本离不开老子的六个字:“致虚极,守静笃。”
“虚”差不多等于佛家的“空”,有些道家“丹经”上干脆也用空。
以往的道家只有“清”与“虚”两个字。“清”是形容那个境界,而“虚”则是象征那个境界的空灵,二者其实是一回事。
“致”是动词,是做到、达到;“致虚极”,要你做到空到极点,没有任何染污,至于空到极点是个什么样子呢?若还有个样子就不叫空了,空没得个相貌可寻。
2
而“守静笃”讲的是功夫、作用,硬要你专一坚持地守住,且用几句形容词:“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直立,拟无不中。”
一只精灵异常的猫,等着要抓老鼠,四只脚蹲在地上,头端正,尾巴直竖起来,两只锐利的眼珠直盯即将到手的猎物,聚精会神,动也不动,随时伺机一跃,给予致命的一击。
这是形容一个参禅的人,参话头,作功夫,精神集中,心无旁骛的情况,不如此,道功无法成就。
另外还有个比喻:“如鸡之孵卵”。这就不像猫捕老鼠,瞪眼张爪,蓄势待发了。而是闭着眼睛,迷迷糊糊,天塌下来都不管,你踢他一脚,他叫也不叫,理也不理,只是死心眼直守着那个心肝宝贝的鸡蛋。
这样也是一种修定的功夫,也是形容虚到极点,静到极点,相同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这六字真言。
这六字,已经把所有修道作功夫的方法,与修道的境界、层次,都说完了。
世界上各宗各派、各式各样的修道方式,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