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祖师内丹术源流考,内丹功法解析!
1
张三丰,名叫通,别名全一,字君实,道教称号三丰,另有外号玄玄子。由于他衣着随意,人们称他为张邋遢。他于元朝正宗二年四月初九出生(即1247年),故乡在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地区),祖籍位于江西龙虎山,自称是天师的后裔。
《明史》记载这个人的外貌高大魁梧,身形如龟,背似鹤,耳朵大而圆,眼睛明亮,胡须如戟。他常年只穿一件衲衣和一件蓑衣,饮食极为简朴,有时一斗米能吃一餐,甚至可能数天或数月不进食。他对经典书籍的记忆力惊人,能在一天内走千里,知晓过去和未来。他的生活没有固定的住所,时而隐居于深山,时而出没于市井之中,擅长嬉戏玩乐,毫不在意他人的目光。曾经游历武当山时,目睹了五龙、南岩、紫霄等宫殿被战火毁坏,张三丰带着弟子迁移到荆棘丛中,清理瓦砾,搭建草庐生活,并预言这个山脉在未来必将繁荣兴盛。
他曾在宝鸡的金台观居住,经历过一次死而复生的经历,门徒称之为“阳神出游”。他曾前往四川,在青城山和鹤鸣山修道寻求真理,后来又回到武当,时隐时现,行踪难以捉摸,“最终也无法确定他的存在与否。”
关于张三丰内丹术思想的来源,《张三丰全集·派考记·道派》中有这样的记载:大道源自老子,经过尹文始传承,最终传至三丰先生。虽然老子的传承内容丰富,其中突出的人物包括尹文始和王少阳。各个派别都有其传承者,这里特别提到文始。文始将道理传给麻衣,麻衣传给希夷,希夷传给火龙,火龙再传给三丰。有些人认为这属于隐仙派,文始隐居于关令、太白,麻衣隐居于石堂和黄山,希夷隐居于太华,火龙隐居于终南山,先生则隐居于武当,形成了隐派的说法。
神仙之人无不具备隐秘之能,而这一派更是深藏不露。孔子曾说:“老子或许就是如同龙一样?”这表明他深邃难测。因此,这一派也被称为隐龙派。
根据老子的教义,文始派是最高的,而少阳派则是最大的。少阳派传承了正阳,正阳又传承了纯阳。纯阳最初传授给王重阳,王重阳再传给邱长春,形成了北派;同时,纯阳还传授给刘海蟾,刘海蟾则传给张紫阳,开创了南派。
再说:文始一派到麻衣而传承了希夷。少阳一派中,刘海蟾也以丹法传承希夷,这两派在这里汇聚。因此,三丰先生认为文始也可以,少阳派也可以。
正宗的道教始于老子,传承给了尹文始。尹文始就是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当老子经过关口时,尹喜强烈要求老子为他撰写书籍,因此老子创作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尹喜因此领悟了道理,成为老子的首位弟子。
《玄门必读》上写道:“尹喜真人,姓宓,名公文,号关尹喜,出生于河南陕州灵宝县。”尹喜真人也被称为文始真人。
2
这一派系源于文始真人,称为文始派。文始传授给麻衣,麻衣是谁呢?了解的人可能不多。《纯阳帝君神仙妙通记》中提到:“纯阳帝君志向高远,不依附于王侯,超然物外,因此天下无人敢对他称臣,王侯也不能友好相交。自从离开师傅后,他在华峰和羽谷隐居了四十多年,直到唐朝末期,人们才开始知道他的存在……他教导过百余位仙人,名字隐秘且多变。在五代时期,他再次隐居于华山,称为无家宫,穿着麻布袍,人们称他为麻衣道者。他以易理加以阐释,感化了陈希夷。麻衣的老师与燕国的刘玄英,即海蟾帝君,也都是他的门徒。”
可见麻衣道者,实际上就是纯阳帝君吕洞宾。
麻衣道者的纯阳帝君传承了希夷。希夷就是陈抟,他的字是图南,号称扶摇子。陈抟于唐末五代时期出生于普州崇龛(今四川安岳一带)。在后唐清泰年间,他曾隐居在武当山的九室岩,后来迁移到华山的云台观。《宋史·陈抟传》中记载,他因修行气功与辟谷,长达二十多年,每天仅饮几杯酒。“他每次入睡,可以百余天不再起床。”
由此可见,陈抟不仅是“睡仙”,一睡便能长达百余天不醒,还可以说是辟谷的先驱,居然有二十多年未进食,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希夷传火龙,火龙真人名郑思远,号称小祝融,被誉为神医。火龙一脉由三丰传承,老君的大道经过传承,最终到了张三丰,因此张三丰可以视为文始派的代表。
张三丰也属于少阳派。《玄门必读》中记载:“东华祖师王诚、玄甫、栗华子,均为古仙东园公。东园公于汉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六月十五日出生,得道于太上老君,隐居在昆仑山,后来又居住于五台山紫府洞,自称少阳帝君。最终,他迁居至终南山凝阳洞,传授道理给正阳祖师和王重阳祖师,潜心修炼以寻求正位,并辅佐立极大道帝君,于十月十六日得道升天。这个法派被称为少阳派。”因此,由少阳帝君王玄甫传承下来的这一派,统称为少阳派。
少阳的传承为正阳(钟离权),正阳传承给纯阳(吕洞宾),纯阳再传海蟾(刘操),海蟾传给希夷(陈图南),希夷再传给张三丰,因此张三丰成为少阳派的第六代传人。如果按照纯阳训练希夷,希夷再传给张三丰的顺序来看,张三丰应该算作少阳派的第五代传人。
张三丰继承了陈抟的内丹术思想,并对此感到自豪。他在《蛰龙吟》中写道:“气息回归玄妙之处,呼吸顺应自然,切勿分散,必须保持安宁,温养以达到汞的圆满,静待铅花的显现。切勿迷失,要有所防备,掌握真火的时机,运转于其间,实践七次的循环并不困难,炼成九次的归还,何必感叹。静观龙虎竞技的场面,暗自颠倒阴阳。人们称我是模糊之人,而我却在梦中无法安眠。我学会了真正的卧禅,培育出真实的胎元,卧龙一同升天。这种蛰法,究竟是谁传下来的?我靠着弯臂枕在尼山,乐在其中无人知晓。五龙跳跃出深潭,天将此法传给图南,图南派又由谁来继承?邋遢道人张丰仙。”
关于张三丰的内丹术思想,源自于陈上阳的记载。《道统源流》中提到:“陈上阳先生传授张三丰,张三丰名君宝,字玄玄,来自元末辽东的懿州,热爱道教且精通剑术。他与明太祖是好友,并在鸡足、武当等山创立了自己的门派。”
3
陈上阳,本名致虚,字观吾,号上阳子,来自江右庐陵(今江西吉安市)。《续文献通考》记载,陈上阳“得青城老师亲授先天一炁,掌握坎月离日金丹之理。”这乃是南宗修炼的丹法。陈上阳的内丹术思想与南宗内丹术思想有着深厚的渊源。
他在《金丹大要》中提到:“华阳玄甫、云房和洞宾等自古以来,隐居在深山神秘的洞府中,世代无人打扰。在这些地方,他们修道成名,但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愿显露于世,这样的做法又怎能被视为真正的道呢?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在世上传承道理,撰写诗歌,或隐或显,这又能否全面了解呢?至于那些德高望重、地位尊崇,并且主宰因果的人,他们的智慧和见识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燕相海蟾从纯阳那里学习,并得到了紫阳的传授,进而传承杏林、紫贤、泥丸和海琼,后继者不胜枚举。”
陈上阳所列的丹道传授体系,正是南宗丹道的体系。他特别敬仰南宗的开创祖师张伯端。《金丹大要》指出:“丹经妙诀遍布人间,唯有紫阳的《悟真篇》详尽,而无名子等众人对此作了阐明。”其中紫阳指的就是张伯端,无名子则是翁保光。翁保光得道于广益子刘永年,而刘永年正是“白龙洞道人,紫阳的弟子”(《金液还丹印证图·后叙》)。
可以看出,陈上阳的内丹术思想与张紫阳直接相关,而陈上阳又传授给张三丰,张三丰也应属于南宗这一脉。
南宗是什么?《三馀赘笔》提到:“南宗是指东华少阳君获得老子之道后,将其传授给钟离权,钟离权再传给唐代进士吕岩,吕岩又传给辽代进士刘操,刘操传授宋代的张伯端,张伯端传给石泰,石泰再传给薛道光,薛道光则传给陈楠,最后陈楠传给白蟾。”因此,南宗实际上属于少阳派。
根据前面的论述,张三丰的内丹术思想源于三个主要派系。首先,张三丰属于文始派,但文始派并没有具体的修炼方法流传下来。文始派的第二代传人是麻衣道人吕洞宾(又称吕岩或吕纯阳),他的传承经过五代而传至张三丰;而吕洞宾则属于南宗一派,这表明张三丰也是南宗的继承者。其次,张三丰被认为是少阳派的一员,而南宗正是少阳派的组成部分,这进一步说明张三丰应归属于南宗。最后,张三丰还受到陈上阳的传授,而陈上阳同样属于南宗,因此可以认定张三丰是南宗的代表。
张三丰的内丹术思想源自南宗,甚至可以说是直接来自于南宗。
南宗从王玄甫传到白玉蟾,共有九代。张三丰是南宗的第十代传人,他继承了南宗的内丹术思想,并创立了武当派,这一派别至今仍在传承。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