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所说的“四恩三有”指的是什么?

20.png

  道教的早晚课是道士修行中非常关键的活动之一,诵读经文和咒语被视为修行和领悟道理的基础。


  在早晚课的经典中,有这样一句话:“愿所有灾难都能消除,永远修行无上的法道。四重恩德和三界众生都能受益,十洲三岛皆可自在无忧。”


  “四恩三有”中的四恩是指:天地、君王、父母和老师。它代表了道教中人们应当报答的四种重要恩情:第一,来自天地的恩惠;第二,来自君王和国家的恩德;第三,来自父母的养育之恩;第四,来自师长的教诲之恩。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每个家庭都会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


  三有指的是有识、有情和有缘。这里的“识”意味着认识、了解和熟悉;“情”则是指你对道的感情,包括热情和真情。至于“缘”,是指与大道之间的缘分,深浅和长短各不相同。道教认为,在众生中,具有情感、认识和缘分的个体被称为三有,修道者都应该亲近他们。


  一、天地恩


  道教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演化而来的。《清静经》指出:“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因此,道教对天地的恩惠,也是一种对“道”的感恩。


  这副对联的上联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联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它揭示了宇宙万物的起源和自然界的运行法则,同时提醒我们要心怀感恩,珍惜大自然的恩赐。


  出于对天地的感激和敬重,道教将天地与“水”神化为天、地、水三位尊神,称为三官大帝。


  《云笈七签》中提到:“混沌开启之后,产生了天地与水三种元气,从而形成了人类和滋养了万物。”


  道教认为三官具备给予人们福祉、宽恕罪过和解除困厄的能力,分别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和水官解厄。民间普遍认为,主宰天地的是“皇天后土”,指的是道教神话中的昊天上帝和四御之一的后土皇地祇。


  二、君王恩


  “君”代表着君王与国家的意义。


  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在动乱的时代,道士下山拯救百姓;而在太平盛世,道士则选择隐居于深山。


  许多人认为道教主要以修行为核心,无论是在盛世还是乱世,都会选择出世隐居,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


  殊不知,教义的信仰是建立在四大原则之上的,这四大原则分别是爱国、护民、敬祖和礼神。爱国意味着感恩于君主的恩泽,如果没有国家,修道又有什么意义呢?


  三、父母恩


  在《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中提到:“人在世上,父母是最亲近的,父亲给了生命,母亲则负责抚养。”父母的养育之恩如同高山一般沉重!经文中说:“怀胎十个月,哺乳三年,经历无数辛苦,处处关怀。”


  父母赋予了我们生命。在我们的人生中,父母的养育之恩如同泰山般沉重,因此我们应常怀感恩之心,孝敬自己的父母。道教认为,父母的恩情难以报答和衡量。


  “百善孝为先”意味着孝道是所有善行的根基。道教特别强调行善和积累德行,这是普通人修炼成仙的重要途径,而孝道正是善行的基础所在。


  四、师长恩


  师者,是传授道理、教授知识和解答疑惑的人。老师教导我技能,使我掌握一门专长。师父则是传授大道、解惑释疑的恩师。师父一日,终生如父。因此,我们应当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尽心尽力、孝敬师父。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视师承关系的宗教,缺乏师父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洞众戒文》中提到:“道经未经过师传授,则修行不灵”,这说明了“师”的重要性。


  师父将道法传授给徒弟,同时也承担了弟子的业障。因此,作为道教徒,在回报师长恩情时,除了要努力修行外,还应积累善行,切勿做坏事。


  “三有”指的是有识、有情、有缘。众妙之门,玄之又玄,道教是一门极其深奥的学问。因此,修道者必须具备清醒的认知。大道多样,包罗万象,世间万物无所不包。只有在对道教有一定了解之后,才能开始修道。


  老君说:大道无形,孕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转日月。大道无名,滋养万物。大道所称的“无情”,实际上是指“有情”,只是升华到了“无情”的层面。我们不应被情感所左右,而要超脱于世间纷扰。


  即使大雨也无法滋润无根的草,法理宽广只会渡过有缘之人。


  邱祖师曾说过:一旦进入我的玄门正教,就一定是通晓前世的善根。修道之人之所以能够加入玄门,正因为他们拥有良好的缘分,做了许多好事。


  修行的人应当心怀四重恩情,并做到三种应有的特质,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修道者,从而实现真正的悟道。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微信图片_20250320120828.jpg

0003.jpg

微信图片_201912111045151.jpg





收起

取消
  • 首頁
  • 游学
  • 咨询
  • 道场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