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有人问你,在中国有什么咒法,最具有实用性,那么你可以大胆的回答他,是道教的咒法。 道教咒法,是一种能够涵盖中国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咒法体系,不论穿衣吃饭,上香问神,还是做恶梦、打嗝、牙痛,甚至是你的小脚趾撞到柜子角,都可以来念诵道教的咒法。 在道教看来,咒法可以帮助人们洁净身体,荡除污秽,去除杂念,安慰心灵,治疗打嗝牙痛,甚至是各种创伤都有着奇效。 那么道教的咒语究竟有哪些?这些奇奇怪怪的咒语本身的内容到底是怎么样呢? 本期咱们就从道教咒语的内容入手,来了解道教咒语,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
道教咒法的内容以及影响 在中国有四个行业不容易衰败,这四个行业分别是,生、老、病、死, 而咱们今天,就以这四个方面为抓手,来看一看道教究竟有多少咒语关于生活。 咱们首先看一看,道教的咒语中,关于生孩子这一方面的作用。 生孩子是人生之中的一件大事,尤其在古代,医疗卫生等方面比较落后的情况之下,一个女子从怀孕到分娩,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凶险。 因此,作为能够安慰人们心灵的宗教,道教之中有着一系列关于生孩子的符咒,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安胎咒和催生咒。 安胎咒,是道士们制作,安胎符时的必备咒语,一般家中女子怀孕,为求心理安慰,会去请道士的安胎符。 如果郑重一点,会把道士请到家里来,道士会在孕妇的家里,吹响具有法力的号角,念动安胎咒并画出安胎符,让孕妇家人,贴到容易惊动胎神的地方。 胎神,道教神话之中被供奉的一尊神,咱们上一期,也说了,道教认为万物之中都有各自的神明掌控。 这有点儿像万物有灵论,只不过在这里,道教把“灵”封为“神”,而女子怀孕时,肚子上也会有一个胎神,胎神的作用,是守护胎儿,让胎儿顺利的降生,胎神非常的脆弱,人们认为搬家、在墙上打钉子,或者是动用剪刀,都会吓到胎神,而让胎相不稳。 所以,这里让道士画保胎符,也是有一种厌胜的逻辑,人们期望用强大的神明来保护胎神,而胎神会保佑,腹中的胎儿,顺利的成长和降生。 当孕妇十月怀胎,面临分娩之时,家中会请来专门进行分娩工作的稳婆,但如果孕妇老是生不出来,外面的家人着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话。 这个时候,就可以去请道士,来念一念催生咒。 (催生咒 监生大神,掌生之灵。催魂童子,七魄郎君。上帝有敕,救度身形。邪精斩首,急速降生。急急如律令。) 《催生咒》的作用,是祈求顺利生产,和保护母婴的安全,希望请来强大神明,驱赶阻碍生产的邪神恶鬼,减少产妇的痛苦,并催促孩子快速降生。 当然,如果生孩子的时候遇到了难产的情况,还可以请道士,念诵《救产咒》。 如果新生儿的脖子,被脐带缠住,道士还可以念诵《解胎结咒》。 (解胎结咒 天令灵,地令明,雷罡起,欻火兴。霹雳发,火云生。云轰煞,电光横。天地震,役天丁。解胎结,馘血精。诛襁褓,解牵缠。产身即分娩,子母获双全。急急应吾口,急急应吾声。稍违吾口敕,有如逆上清。急急如律令。) 实在不行,还可以上一个更强劲的,咒语更长的《催生五雷咒》。 (催生五雷咒 一步天雷起,二步地一水风,三步雷霆震,四步霹雳通,五步驱役五雷使者,前诚厌蛊,后驱孽龙。神灵神灵,上达天廷。五雷风伯,雷电奔腾。雷罡踢起,万鬼灭形。破洞伐庙,馘妖灭精。阴阳交媾,十月满盈。当令分娩,何用稽停。诛鉏襁褓,荡减血精。厌耗妖怪,产育魔灵。血湖硖石,殄扫无停。神胎鬼孕,立要区分。前生父母,咸即离身。冤家解散,呪诅无牵。速生顺生,胎衣俱生。横逆利顺,如水流倾。良时吉日,星曜长庚。十月满足,何为不生。司命在门,太乙在庭。品命定等,万神咸听。九天上帝,赐与吉祥。注禄定筭,速下命章。已生未生,早获生成。父甲母乙,男女利益。债负不牵,冤雠两释。解分胎结,驱却凶殃。救民产厄,子母昌荣。六丁六甲,火首金刚。霹雳吏兵,威剑神王。掷火万里,电扫八方。阳光阳光,与吾荡凶。顺雷者生,逆雷者亡。急急如律令。) 这个咒语里召唤的神明,分别是五雷使者、风伯,司命、太乙,甚至是九天上帝。 这些神明中,五雷使者可以驱逐邪魅,风伯可扫除一切障碍,司命之神能够保护产妇的命运,而太乙则更是与太乙救苦天尊有关,可帮助咒语加持法力,驱除邪恶,普度生灵。 九天上帝则是,道教神话中最高神祇之一,能沟通天地,用天地法则的影响力,保护产妇平安,并为产妇和新生儿降下吉祥。 这几个咒,在道教典籍《太上三洞神咒》第七卷中,可以看到。 这个《太上三洞神咒》第七卷,是道教文献中的一部分,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咒语,这些咒语用于道教仪式、修炼和法术中。 这一卷里的咒语,通常用于祈求神灵的庇护、驱邪避难、治病救人、祈求平安等目的。 除了在生孩子时候的祈祷咒文外,这一卷里还有非常多,古人在实际生活中,期望用来化解灾难的咒语,例如《避火咒》《召使者咒》以及面对恶魔邪祟时,所使用的的《治魔咒》和《破魔咒》等等。 生老病死中的生孩子,是一件人生大事儿,但当人进入老年时,内心安康也是一件大事。 生孩子的时候,需要安慰的是产妇。以及产妇家属的心灵。 而当人到了老年之时,面对注定的死亡之期,越来越近,心中反而生出一种,虚妄的不安感,对于尘世的留恋与不舍,也容易导致心灵蒙尘,受到妖魔鬼怪的蒙蔽。 于是这个时候可以用到《太上三洞神咒》第二卷里面的《安神咒》 (安神咒 主定帝敕,扫荡乾坤。二十八宿,横列七星。乾坤启斗,飞天狼干。 坎离之主,步列天兵。左为天契,右为天权。雷兵将佐,不得久停。 急急如律令。) 这个咒语很简单,只有五十几个字。是道教中用于祈求安宁、驱除不祥、稳定心神的咒语。这段咒语通过召唤天地间鬼神的力量,以期达到净化环境、安抚心灵的目的。 《安神咒》这个咒语,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除了沟通神灵之外,咒语还期望号令,万物的基础元素,来达到稳定环境的作用。 咒语中提到的神灵,包括主定帝,二十八星宿,七星,坎离之主,雷兵将佐等。 而天契和天权,分别代表着契约法则和统治权力,他们都是维护世间秩序,的重要宇宙法则。 而这些神明和天地法则,在这个咒语中,并不直接对人起作用,而是对人所处的这方天地起作用。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安神咒》最重要的作用,不是强加于人类个体的,而是要求天地万物,神灵的主持之下,恢复秩序,只要万物恢复了正常的秩序,那么人的心神,也就能安定了下来。 一般需要平静心灵、驱除杂念、净化气场或进行某种仪式时,就可以使用《安神咒》 例如冥想与修炼时念诵,能摒除杂念。 在法事仪式上,可以作为仪式的一部分,用来祈求神灵的庇护和指引,保证仪式顺利进行。 驱邪除煞时,可以用来驱散这些不良气息,恢复环境的和谐和平静。 当人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压力、困扰或不安时,也可以念诵《安神咒》来寻求心灵的安宁和精神的抚慰。 除了对孕妇婴儿,以及老人的心灵关怀,在医药和治病方面,道教的道士们,也有着独特的视角。 古代的道教,一些内容承袭自远古巫术,古代巫师除了是一个族群中的,精神的领袖和祭司主持外,还是一个有着丰富治疗经验的长者,毕竟,当时能当巫师的人,见识广博,族群中有大病小痛,都会寻求巫师的意见。 久而久之,巫师对于人体的认知,已经超过普通族人,再加上数代巫师的传承,巫术之中逐渐出现了,治疗人体疾病的知识。 所谓巫医不分家,便是如此。 道教承袭了巫术 治疗人体的一部分内容之后,将其条理化,逐渐的就形成了一套 ,特殊的体系。 这个治疗人体的体系,依托于中国玄学,但又有一些封建迷信思想,我们现代人初看,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在缺乏医疗条件的古代人看来,却深信不疑。 在元明时期的宫廷里,太医院分为十三个科,这第十三科“祝由科”,便是古代,通过咒语和符箓,治疗疾病的集大成者。 而道教咒语之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咒语,治病的逻辑,是期望通过鬼神的压制,从而达到驱散邪气,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些咒语里,小的能治疗耳鸣和感冒,大的则可以驱逐死神和瘟疫。 咱先从小的开始说起。 在道教典籍《云笈七签》里,有一个专门治疗耳鸣的咒法。 耳鸣,在道士看来,是一种预兆,能预示吉凶祸福,除少数几种声音是吉兆之外,大多数的耳鸣,都被视为凶兆,是神思太过劳累,导致身体被邪气侵扰的状态,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念咒厌胜,道士会立刻掩住耳朵,念诵相对应咒语。 这段咒语的内容,大致是在沟通神明,说自己并没有遭受栽秧的因果,请神明找出耳鸣原因,并消灭灾殃隐患。 (《云笈七签》卷四十七载其辞为:“赤子在宫,九真在房。请听神命,永察不祥。太一流光,以灭万殃。”) 这大致是一种厌胜之法,逻辑是请神明去除,引发耳鸣的不详或邪气。 而在《太上三洞神咒》的第八卷,则有关于治疗发烧和感冒的咒语,这两个咒语分别是《治寒病咒》和《退热咒》,这两个咒语的内容,也非常的简短。 (治寒病咒 火铃火山神,烧鬼化为尘。风病从风散,炁病炁除根。瘟疫诸毒害,寒热速离身。疾痛从此散,男女保安宁。急急如律令。) 《治寒病咒》里提到的神明是“火铃火山神”,火铃是凶恶之星,传说中有着统领火部,消灭妖邪,焚烧疫病的力量。
这个咒语中,期望连通这位掌控着火元素的神,将一切邪恶和不洁之物,焚烧殆尽,彻底净化。 那些因为风,而引起的病,因为身体中,阴阳五行之气不平衡,而产生的疾病,因为瘟疫、毒虫、寒热引发的疾病都会消失。 这个咒语的基本逻辑,还是通过这位神来厌胜,之所以选择这位神,是因为这位神有着强大的力量能够通过火来净化一切,最适合消灭寒症,所带来的疾病。 正如同五行之中,相生相克一样,如果是寒冷带来的疾病,就请火神来厌胜。 但如果是发烧的话,那就不适合用火神了,火上加火多少不对味儿,于是《退热咒》请来的神就变成了,掌控着水元素和冰元素的神明。 (退热咒 九江水帝,四渎源公。满天降雪,遍地严霜。朔风似箭,雹霰如倾。退散邪热,保救安宁。雪山万仞,冰煞邪精。急急如律令。) 这个咒语的内容,其实还是运用了厌胜的方式,只不过请来坐镇的神有所变动。 这里咒语中提及的神,是九江水帝,和四渎源公。 九江水帝,不只是九条江之神,九一般是个极数,这里是指统治所有江水的帝王。 而四渎源公,则是指长江、黄河、淮河、齐水这四条中华古老河流。 水属性的神明,加上各种冰雪之类的咒词,在逻辑上,是期望通过水和冰这两种属性,来压制自身发热的症状。
除了耳鸣,感冒和发烧之外,在《太上三洞神咒》的第二卷,还记载了两个效果更广的咒语,这两个咒语分别是《灭瘟疫咒》和《治病保生咒》。 (灭瘟疫咒 始青符命,洞渊正刑。金钺前导,雷鼓后轰。兵仗亿千,变化真灵。景霄所部,中有威神。华游谒用,邈处述规。测禁洞回,希渊奏明。礼罡大抃,陀漠子持。凝阴合阳,理禁邪原。妖魔厉鬼,束送穷泉。敢有干试,摄赴洞渊。风刀考身,万死不原。急急如律令。) 瘟疫,不论古今中外,都是人们惧怕的事情,一场病毒带来的瘟疫,几乎是灾难性的,且不说中国历史上的疫病,西方一场由鼠疫,带来的黑死病,就直接改变了西方的历史。
因此,古代道教作为,能够安慰人民心灵本土宗教,还专门供奉掌管瘟疫之神,而《灭瘟疫咒》,这个咒语中的修辞也非常的严厉,内容上来就拔刀擂鼓,用千亿士兵,以及无穷变化的神灵,来打击制造瘟疫的邪魔,打击和驱逐完毕之后,又进行了严厉警告才结束了咒语。 而另一个《治病保生咒》 (治病保生咒 太虚玄妙神,空洞幽元君。生于眇莽中,运化标玄根。淡漠居正性,返照灭邪氛。消魔却害除,冲融和至真。昭昭智慧锋,威化比妖群。五浊安能扰,明辉华景形。佩服景霄文,云光焕尔身。玉符镇内景,龙虎缠胎婴。水火金木交,混一宗皇灵。百脉息宣畅,帝真卫尔生。) 在内容上除了提及神明之外,还在其中要求调和阴阳二气,驱逐五浊之气,净化人的身心,提升人的精气神,并要求身体内经络通畅,以此来驱逐疾病,拱卫生命。 说完了生育,衰老和病痛。 最后咱们来介绍一下,道教中关于死亡的咒法。 死亡,是一个人的最后一段路程,每个宗教对于死亡的看法都有所不同,道教建立的神话世界里,人死后的魂会回归到冥界,而活着的人心中也会怀着对于死者的怀念,期望为死者营造更好的死后环境。 道教的两个关于死亡的咒文,分别是帮助亡魂去除污秽之气的《沐浴亡魂咒》,以及帮助亡灵对抗饥饿的《普济法食咒》。 (沐浴亡魂咒 巍巍道德尊,功行已圆齐。降身 来接引,师宝自相携。慈悲洒法水,以 用洗沉迷。永度三清岸,长辞五浊泥。) 《沐浴亡魂咒》是用于,道教的黄箓斋法会的一道咒文, 黄箓斋法会,是一种超度亡魂的宗教仪式。 在这些法会中,道士通过一系列的科仪,包括沐浴、更衣、施食等,来帮助亡魂,洗净罪孽,净化身心。 以便死者的亡魂,能够脱离阴间,升入仙界或转生到更好的境地。 在黄箓斋法会中,有一个沐浴仪式。道士会准备香汤,象征性地为亡魂洗涤。 去除其生前的罪业和污秽。《沐浴亡魂咒》在这一过程中被念诵,以增强仪式的神圣性和效力。 咒语中包含了对亡魂的慈悲祈愿,以及对神明的请求,希望神明能够引导和帮助亡魂。使其得到净化和超脱。 此外,沐浴仪式还可能包括为亡魂准备的冥衣,以及为亡魂提供的食物。 道士们为亡魂,布施食物的时候,就可以用到《普济法食咒》 (普济法食咒 自然天厨食,吾今与加持。一粒遍十方,河沙共沉迷。饥渴永消灭,食之宴瑶池。今将献亡灵,功德不思议。) 这个《普济法食咒》的作用,是加持普通食物,让无尽亡魂,都可以填饱肚子,以此来抚慰亡灵,净化天地间因亡灵饥饿,而引发的怨气,增长自身公德,让亡魂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更容易接受超度。 不论是生孩子时的《保生咒》,还是衰老时的《安神咒》,亦或是生病时的《治寒病咒》,或是对亡灵使用的《沐浴亡魂咒》,这些都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咒语, 古代先民们,面对生老病死的痛楚,却又无法解脱时,面对注定的恐惧以及悲伤,无法逃避时,当他们感到人力终难,战胜命运的无常时。 本土道教的这些咒语,也许能帮助那些,陷入困苦境地的古人,减轻一下心灵的苦痛。 当道士们,以极具韵律的音调,念诵那些,神秘拗口的咒语时,不仅仅在沟通天地之间的鬼神,而更是在沟通人的心神,他们用鬼神的语言,带上鬼神的面具,帮助人们,走出阴影下的泥沼。 好啦,为篇幅有限,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 道士们除了在生老病死这四件事上,会使用咒法之外。 学之道 添加老师微信 成就美好生活 https://www.xuezhidao.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