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学国学可以涵育我们的性情,懂得为人之道的真谛。现如今我们都在不断追索物质生活,学国学,可以让我们紧张的生活节奏缓慢下来,从而培养性情,纾解生活压力,免受物质所限,使我们重构自我与个性,找到一己之所长与目标。 2.学国学可以帮我们重塑道德价值、提振人文精神。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往往为贪一己之私而争名夺利或恋栈权位,甚至可出卖自身人格和尊严。国学中的道德内容,正可协助我辈重塑身为人应有之道德价值如人伦、守礼,以及圣贤之言。 3.学国学是在为我们自己的文化延续慧命。国学属中华传统之学,身为炎黄子孙,实应好好保护属于自身之传统文化,以使中华文化之精粹得以继续影响更多人。毕竟,中华文化之内容不只是适用于华人,道德教化、陶冶性情亦同为世界公民之共需。观乎世界不少大学均有设立国学或汉学研究所,足见中华文化可供借鉴、探寻和应用之处。为使世界上更多人得共享国学留下之丰硕果实,延续文化慧命,我们每个人都应从自我学习国学开始。 4.学国学,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增长我们的智慧,还能提高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 有的国学智慧里包含了计谋、军事的运用、成功的秘诀、社会的规律; 有的国学经典文采斐然,可以提高文笔、丰富阅读; 有些国学经典具有极大的励志功能,学习之后可使我们倍感振奋; 有些国学经典是弘扬人类传统美德与文化的不朽之作,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对任何国学经典的学习,都会让我们的人文价值、人文精神不断地升华。 大家说: 1.一个民族之所以自立的“元气”,就是各国固有的“文化”。而国学正是民族“元气”、文化传统的最佳载体。(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国家之存亡。)——章太炎 2.当知无文化便无历史,无历史便无民族,无民族便无力量,无力量便无存在。所谓民族争存,底里便是一种文化争存。所谓民族力量,底里便是一种文化力量。若使我们空喊一个民族.而不知道做民族生命渊源根柢的文化,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钱穆 3.中国文化真正的创造力在本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同样可以大有作为。一一梁启超 4.国学的使命是要大家懂得中国的过去的文化史,国学的方法是要用历史的眼光来整理一切过去文化的历史,国学的目的是要做成中国文化史。——胡适 5.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这就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南怀瑾 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既有对个人修养的提升,也包含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文化根基与民族认同 构建精神支柱 国学经典(如《论语》《道德经》)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积淀的结晶,构成民族精神体系的核心部分,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文化自信的源泉 在全球化背景下,学习国学经典有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形成独特的文化视角,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 二、道德修养与人格塑造 传统美德的传承 经典中蕴含的“仁爱”“诚信”“谦逊”等美德,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格形成,培养具有民族意识的社会成员。 解决现代社会问题 国学经典提供的道德框架,如“以德报怨”的辩证思维,有助于解决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滑坡现象。 三、思维能力与智慧启迪 提升思辨与分析能力 经典中的哲学论述(如《论语》的“仁义礼智信”)训练逻辑思维,使人在复杂情境中做出更理性判断。 开启智慧之门 如《道德经》的“无为而治”提供社会治理的哲学思考,帮助现代人找到平衡个人与社会的路径。 四、教育价值与实践意义 儿童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习国学经典有助于儿童提升记忆力、阅读能力,同时培养道德修养和责任感,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应对全球化挑战 通过经典学习,培养包容心和全球视野,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对话中保持独特魅力。 五、历史与现实的连接 历史经验的总结 国学经典记录了民族兴衰的规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民族持续奋斗。 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传统智慧为现代社会治理、心理健康等提供参考,例如《论语》的“知者乐水”倡导顺应自然规律。 总结 :国学经典不仅是文化瑰宝,更是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的根基。通过学习,我们既能汲取历史智慧,又能塑造现代人格,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目标。 6.发扬我传统文化互以对方为重的伦理精神,而吸收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和物质文明,为世界辟造社会主义之新局。——梁漱溟 7.中国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也可以成为一个科技大国,但最根本的,中国还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根深才能叶茂,如此简单的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好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大众在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时,已经明白了人文精神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季羡林 8.人类应该转换西方人早已偏执化了的心灵,学习整体性领悟世界的东方智慧,放弃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技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 9.世界现在最需要的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谐。如果中国不能取代西方成为人类的主导,那么整个人类的前途是可悲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 10.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公元前6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 11.中国圣哲思想,有可能取代西方文化成为“地球村”未来的中心。——澳大利亚学者李瑞智、李华伦《儒学的复兴》 12.以中国管理文化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文化,已经成为世界管理界众望所归的灿烂新星。——复旦大学教授苏东水 13.中国管理学已成为德国各大学竞相开设的热门专业之一。——《环球时报》 14.儒家管理精神与伦理韩国企业管理的真正基础。——韩国高丽大学学报 15中国的管理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再一次验证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加拿大管理科学学会主席蒙莫易加 16.中国将会在世界管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前世界管理协会联盟主席野口佑 17.日本企业家只要稍有水准的,无不熟读《论语》和《道德经》,孔子和老子的教训给他们的激动,影响之巨,实例多得不胜枚举。——日本学者伊藤肇 |